斜阳残血 发表于 2017-3-10 20:36:43

没人能青春永驻,但总有人正年轻——约翰·休斯的八十年代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穿山(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09637550/



“孩子们很清楚很多青春片只是在剥削他们,而那些把青少年当作普通人看待的影片,才会让他们产生共鸣。我的电影关注的是成长本身之美,在对大多数青春片中充斥的性与暴力厌倦后,少男少女们会格外欢迎这种清流般的影片。人们都忘记了十六岁可能是你一生中最严肃的时期,对于许多大事你会慎重地考虑思索,而以后可能都不会再这样了。”
                                                                                                                        ——约翰•休斯



“所有那些你唾弃的孩子们,对你所有的叮嘱置之不理,他们全然知晓自己正在经历什么。”
                                                    ——大卫•鲍伊《改变》歌词,被《早餐俱乐部》片头字幕引用


♪♪♪♪♪♪♪♪♪♪♪♪♪♪♪♪♪♪♪♪♪♪♪♪♪♪♪♪♪♪♪♪♪♪♪♪♪♪♪♪♪♪♪♪♪♪♪♪♪♪♪♪♪♪♪♪♪♪♪♪♪♪♪♪♪♪♪♪♪♪♪♪♪♪♪♪♪♪♪♪


2016 年理查德•林克莱特用《各有少年时》进行对美国八十年代棒球运动员这一特定群体的青春还原,影片简单美好还有动听的时代金曲引来怀旧思潮。历经六七十年代的社会各方动荡争锋,美国的八十年代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传统的伦理和家庭观念占据主导,而繁荣的商品经济则刺激了消费主义。八十年代的校园青春、家庭情感类影片即印刻下时代风貌,至今仍在被有复古情结的创作者们模仿着。2017 年美国标准收藏公司(CC)即将蓝光化的浪漫青春片《十六支蜡烛》(1984)就是一例,而它正是八十年代美式青春片之王约翰•休斯执导的处女作。


↑八十年代美式高中青春片之王约翰·休斯,他的妻子正是他的高中甜心女孩。


在细腻把握青少年心理、拍出令其感同身受的青春片方面,没有人可以与约翰•休斯相提并论。不像《美国派》系列走无节操性喜剧路子,更比中国青春片动辄打架、劈腿、堕胎的所谓“残酷”高级,他的影片讨论的多是逃课、升学、恋爱、与父母同学相处这类贴近生活的话题。主人公的叛逆多是不可救药的顽皮,他理解其荒唐背后的矛盾青涩,从而深入浅出地表现出来。2006 年美国《娱乐周刊》评选的高中青春片50 佳中,约翰•休斯1984 到1986 年编导的四部影片榜上有名,分别是《十六支蜡烛》《早餐俱乐部》《春天不是读书天》和《红粉佳人》,其中《早餐俱乐部》更是位列第一。可以说休斯的青春片早已成为美国电影中特殊的文化符号和集体回忆,《青春年少》的导演韦斯•安德森以及众多在八九十年代长大的电影人都深深受到他的影响。如今每年涌现的那些青春片中,观众和评论家们总是试图寻找到约翰•休斯的影子,他仿佛青春片的代名词。此外,他电影里的年轻演员们全然没有好莱坞明星的架子,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定义了新一代喜剧演员的表演方式。



【“因为我喜欢喜剧收尾”】

约翰•休斯早年大学辍学后作为广告撰稿人在芝加哥广告业工作,业余时间里他延续着从小发展起来的写作爱好,替媒体如《国家讽刺》写过笑话或故事,休斯对青少年心理的敏锐把握在早年文字里已经初见功力。受到心中创作理想的召唤,28 岁的休斯辞去工作,全心投入写作。起初遭遇短暂碰壁后,1983 年休斯根据之前发表在《国家讽刺》的旧故事,创作了《欢乐假期》的剧本,还把《家庭主夫》的点子写成剧本卖给制片商。两片上映后取得了意料外的口碑和票房双丰收,他一下成了好莱坞的红人。然而只卖剧本的休斯深感丧失创作控制权的遗憾,他决定要亲执导筒,好把自己的作品原汁原味搬上银幕。八十年代的休斯才思泉涌,两天时间内完成《早餐俱乐部》的剧本,拉投资选景选角的过程中又写出了《十六支蜡烛》,获得环球认可后,作为新手导演的休斯即将开启青春片的王者之旅。


↑《十六支蜡烛》剧照,女主角最终与校草一起过十六岁生日的场景,仿佛玫瑰色的绮梦。


1984 年的《十六支蜡烛》凭借对少女心态的敏锐把握、高中生语言的准确还原,加之休斯标签式的幽默台词和歌曲选用,得到了评论界的交口称赞,票房成绩也是相当不俗。休斯发掘的男女主角莫利•林沃德、安东尼•迈克尔•豪尔成了他的爱将,在之后的多部青春片中都有出演。1985 年《早餐俱乐部》公映,片中五位周六被留校的高中生从敌对到交心,短短一天却改变了彼此的一生。影片创造了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充满深刻的人性和幽默,再获票房口碑双赢,媒体对五位年轻主角的热捧直接导致了“新鼠党/ 乳臭派”(Brat Pack)一词的诞生。


↑《红粉佳人》剧照,满溢粉嫩少女心的玛丽苏,演员们的衣品搭配有型有款十分养眼。


受到鼓舞的休斯接着编导了《红粉佳人》《摩登保姆》以及《春天不是读书天》等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高中影片。对于自己青春片一贯的欢乐结局遭评论家诟病,休斯解释道:自己的电影存在幻想色彩,因为受众就是青少年学生,而孩子们总是希望美梦成真。对于休斯来说,电影就是造梦的工具——宁愿脱离现实,也要观众开心,这也是他对伴随自己成长的六七十年代新好莱坞模式的反抗。


↑《落难见真情》剧照,商务精英男与蓝领蠢萌男的搭配影响了《人在囧途》。


此后,不想被定性为青春片导演的休斯尝试不同类型的影片,作品包括哥们公路电影《落难见真情》(中国的《人在囧途》很大程度上受到本片影响),还有《巴克叔叔》等,票房大卖但评论界反响较为平淡。


↑《小鬼当家》剧照,此系列捧红的麦考利·卡尔金曾说自己热爱休斯的影片,更敬佩他的为人。


然而在九十年代,休斯又凭借编剧和制片的《小鬼当家》系列再次印证其非凡的商业眼光,该系列是九十年代最卖座的电影,主演的麦考利•卡尔金成了超级童星,休斯也成为好莱坞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但在商业成功顶点的休斯选择了激流勇退,他为了孩子的成长告别好莱坞,隐居在芝加哥的家中,极少接受外界采访。2009 年8 月6 日,休斯在纽约探亲时心脏病发作,意外去世,享年五十九岁。


↑流行文化中对《早餐俱乐部》的引用——上:《飞出个未来》;下:《辛普森一家》


休斯去世后,全美各大平面媒体、网络博客进行了全方位的缅怀悼念,记者大卫•波兰写道,“约翰•休斯对于美国文化的影响不亚于史上任何电影人。至少两代人遇上他电影的引涉时可以会心一笑,点头致意。”



【浮生一日青春万岁】


↑《早餐俱乐部》五位小演员与导演休斯(戴眼镜者)。


“《春天不是读书天》和《早餐俱乐部》之于八十年代,就好比《无因的反叛》和《麦田里的守望者》之于五十年代”,美国《批评》(Slate)杂志的达纳•斯蒂文斯如此评价。八十年代的青少年比起前辈,没有太多坎坷的际遇,没有什么深刻的烦恼。嬉皮士已经离他们远去,传说中的革命,迫在眉梢的核战疑云更是云散烟消。他们正处在锦绣年华的时代,他们觉得憋得慌,想反抗却什么也抓不到,他们大多有点寻衅滋事的嗜好,或者狂或者傲,甚至有一点点的坏。约翰•休斯的影片就以轻喜剧的形式记录下了这一代的青涩迷茫。


↑《早餐俱乐部》中五位年轻演员被媒体称为“新鼠党/乳臭派”。


《早餐俱乐部》和《春天不是读书天》是休斯作品中最为深刻的两部代表作,虽然叙事空间一闭一开:前者是被关在图书馆,后者是翘课巡游城市,但两片的故事时间都限定在一个白天,聚焦于孩子们之间的互动,并塑造了偏执狂式的教师形象,对于刻板教条的学校教育大加批判,权力消解令人称快。


↑《早餐俱乐部》剧照,左起:老师眼中的“犯罪分子、运动员、神经病、小公主和书呆子”。


↑左:2009年出版的书籍《约翰·休斯和八十年代电影》;右:2015年的美剧《约翰·休斯毁了我的生活》海报


被老师视作“书呆子,运动员,小公主,神经病和犯罪分子”的五位个性反叛的男女同学,因各自不守规矩的原因在周六被罚留校。他们家庭背景和性格各异,但却有着相似的成长烦恼。在诚恳交谈之后,他们逐渐放开了彼此的戒心和敌意,变成了心意相通的好友。休斯的这部《早餐俱乐部》以室内话痨片形式展现,五个孩子探讨着家庭的影响、同辈的压力、对性的经验,他们争吵、跳舞、抽大麻,又哭又笑的浮生一日表现着“青春无小事”的深沉庄重。


↑《早餐俱乐部》剧照,部分台词是演员们即兴发挥的,却成为动人段落。


贾森•雷特曼曾说他是看了《早餐俱乐部》之后才决定拍《朱诺》的,但他的影片遭到评论界诟病的原因之一就是所写台词不像出自高中生之口。而休斯的剧本机智幽默,在他的青春片中总能成功模仿高中生的思维方式,写出的语言也吻合得天衣无缝。除了他的台词功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他并非独裁式导演,而是乐于接受年轻演员们的即兴表演。比如角色们在图书馆环坐一圈讲述被留校原因的部分台词是剧本中没有的,休斯让演员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即兴发挥,却成了全片最动人的段落。


↑《早餐俱乐部》剧照,朋克男的振臂高举也是即兴表演。


以及影片最后饰演惹事朋克男的贾德•尼尔森背对夕阳走过操场,突然举起拳头表示反抗,这一凝格镜头成为了八十年代的标志性叛逆形象。而实际上,休斯当时也只是让演员随意做些小动作,贾德挥拳又是一次即兴表演。


↑《早餐俱乐部》曾想拍成系列电影。


因为语言粗口较多且涉及到抽大麻的内容,影片被评为R级。对此影评人罗杰•艾伯特表示不服,他认为PG-13 对于《早餐俱乐部》已经足够,这部对初高中生掏心窝的电影,孩子们都该去看。另外《早餐俱乐部》起初想做成类似《人生七年》式的每十年拍一部续集、让主创们重聚首的系列片,但由于约翰•休斯和贾德•尼尔森拍片时交恶,舞会皇后扮演者莫利•林沃德想转变戏路、不再接青春片从而合作中断,长大后的《早餐俱乐部》就像片中所提——“时过境迁,无法继续做朋友”。


↑2005年第14届MTV电影奖庆祝《早餐俱乐部》上映20周年的重聚;影片中朋克男曾经对舞会皇后说过身材问题:“But I can't see the thin person inside.....”,20年后她果然发福变胖了。


但在2005年第14 届MTV 电影奖上,主演们为庆祝影片上映20 周年重聚,并集体拿到杰出成就奖(除开运动员扮演者艾米利奥•艾斯特维兹)。当日的如花少女、青葱少年如今已人到中年,时光流逝令人唏嘘。不过也要感谢电影记录下美好回忆,让后来的观众为之感动,毕竟没有人可以永远青春,却总有人正好年轻。


↑《春天不是读书天》被誉为“逃学圣经”。


堪称“逃学圣经”的《春天不是读书天》也是休斯最受喜爱的作品之一,在2005 年《帝国》杂志的影史青春片评选中排到了首位。菲利斯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他欺骗教导主任、和女友兜风、吃豪华午餐、逛博物馆、参加盛大游行,充满青春万岁的生命活力,如此精彩、酣畅淋漓。


↑《春天不是读书天》有好莱坞电影中首次打破“第四堵墙”的彩蛋。


在结尾字幕播完后,逃学高手菲利斯又一次出现,质问观众“电影早就完了,你们怎么还不走?”这个好莱坞电影中首次打破“第四堵墙”的彩蛋令人惊喜,在《死侍》片尾男主角穿着同款花纹睡衣向其致敬。休斯借此仿佛在问:青春已经完了,你们为什么还留恋?


↑装病跷课大法好,谁不想跳脱这既定的人生路线?


↑春天不是读书天!出门浪才是正经事!


影评界有种说法是菲利斯就相当于《搏击俱乐部》中布拉德•皮特饰演的泰勒,同样无所不能,却是懦弱小跟班的强力人格分身。这就是休斯电影魅力所在,它传奇又温柔,打动观众的地方不是靠外表,而是靠幻想。谁不梦想成为一个打败老师、家长的翘课天才?春光大好,待在教室岂不浪费?青春亦然,循规蹈矩岂不蹉跎?


↑《春天不是读书天》中主角们翘课去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曾执导、编剧或制片《四十岁老处男》《一夜大肚》《超级坏》等“损友喜剧”的贾德•阿帕图说过:“约翰•休斯写出了一些史上最伟大的局外人角色。人们常说我们的电影把出格的幽默和甜蜜的感觉搅在了一起,像是什么新鲜点子似的;其实够荒谬的,因为这些在休斯的电影里早有过了。无论是《怪胎与书呆》还是《超级坏》,这一整个把局外人当主角的点子,都始自于休斯。”


↑《春天不是读书天》有着盛大的游行歌舞场面。


在流行歌曲引用方面,休斯也堪称是导演中的先驱人物。无论是八十年代盛行的迪斯科、新浪潮,还是披头士这样的经典摇滚,都为他的电影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如今,人们听到头脑简单组合(Simple Minds)的《你别忘了我》(“Don’t You Forget About Me”)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早餐俱乐部》的片头清晨校园的萧条场景;披头士的《扭动和尖叫》(“Twist and Shout”)也因《春天不是读书天》中盛大的游行歌舞场面而被八零一代铭记在心。


↑《春天不是读书天》剧照,列侬说不信披头士主义,只相信自己。


↑《早餐俱乐部》剧照,保洁工想成为约翰·列侬。


休斯对于披头士的热爱还体现在:《春天不是读书天》中引用列侬的“相信自己主义”;《早餐俱乐部》中的校长理查德·维农取自披头士成员主演的1964 年影片《一夜狂欢》中某位小配角之名;维农与保洁工探讨童年梦想时,保洁工一脸怡然地回答:“我小时候想成为约翰·列侬”。而我们都知道的是,列侬小时候的梦想是——快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没人能青春永驻,但总有人正年轻——约翰·休斯的八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