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17-4-26 18:03:49

亲情的呼唤 ——读《悠悠红丝线》

亲情的呼唤——读《悠悠红丝线》 范秀洁        当我双手从老高放先生手中接过他的译著《悠悠红丝线》时,立刻被它封面红色的书名所吸引。再看书签上那两条充满柔情,又飘动的红丝线,让我一下子就产生了想抓住它的感觉。       这是一本只有170页的书,不厚,但是随着我由引言,一封信接着一封信地读进去,它在我手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以致我不得不每读两封信,就把书放在桌子上,用手揉一下我的心口。三十封由魁北克领养中国弃婴的养母写给其生母的信,字字都饱含着对孩子的爱,和对孩子亲生父母的感激之情,这份沉甸甸的爱,大有让我承受不了之感。             领养家庭各自不同,有单身母亲,有单身父亲,有失去生育能力的夫妻,有育有一子的父母,有离异后带着自己亲生的三个孩子又领养中国女儿的母亲。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领养一个被遗弃的女儿,给她家庭的温暖和爱;他们都有一种共同的经历:第一眼看见养女时,都激动地感激老天爷赐给他们一个东方宝贝。有的养母喜极而泣,有的养母开怀大笑。       魁省从最初的个人领养行为,到大规模的领养机构,前后二十年的领养历程,促使编著者以中国“神媒”在孩子刚出生时,会在未来夫妻的脚上系一条看不见的红丝线,而“看不见的红丝线联结着两个命里注定在一起的人,无论任何时间、地点还是环境都无法阻止他们相遇”为意向,征集编著了写给她们养女生母的书信体书籍。       如果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运,那这一代被魁省家庭领养的将近7000名中国女孩儿的命运,就是那个特定时代的缩影和宿命吧。这些弃婴从中国的南方到北方,从被遗弃到成为领养家庭的心肝宝贝,再成为魁省的一道风景,在领养家庭经历的酸甜苦辣道路上,都铺满了爱和真情。       编著书第一封写给中国母亲的信,表达了养母的真情实感,她在信中写道:“我看见她的第一秒就爱上了她…得知大多数如此“移植”的孩子都很幸福,这样的结果是否能给您带来一些宽慰?您是否偶然会尝试着想象她变成什么样子…我还想告诉您她那些‘像大人一样单独活动的第一次’…有这个从您肚子里生出来,然后卷缩到我们怀抱里的孩子,她的生命将闪耀着美丽和希望的光芒,就像扎根很深的荷花在阳光普照的水面上面绽放的一朵灿烂的花。谢谢您,女士,谢谢。”这是一位幸福的养母与健康又幸运的养女的相遇。       第八封信“我的灵感”,则是一个因为养女而彻底改变了人生轨迹的养母,与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养女的相遇。      “几个星期过去了,几个月过去了,尽管我付出了全部的爱并给予了良好的照顾,珍还是不见好。它有可能成为‘蔬菜’(在魁北克这里,这一大众用语描述的是植物人)。我感觉整个天都塌了。我所有的梦想都化为灰烬,感觉自己没有能力经受这样的考验,但生活却向我证明了相反的一面,因为这个小姑娘让我重新振作起来。她让我懂得日子要一天一天过,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我无条件地把爱献给了我的孩子,而她在那一方面,同样也给了我一切。其实不是我做出改变职业生涯的决定的,是我的女儿让我燃起了这种改变愿望。如今,许多像珍一样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人可以通过享用我们的服务,改善他们生活的质量——这是多大的好处!”       这位养母领养女儿之前,是一位律师,用她的话来说,是养女的特殊身体状况,让她离开了一个对质的环境,创建了一个以帮助珍这样的人为使命的企业。                      面对一个软弱无助的生命,养母可以舍弃自己用多年努力争取到的律师职业,全身心地投入到帮助养女生活的日子里,陪伴一个在轮椅上度一生的孩子,只因为抱起养女的那一刻,她决定要无条件地爱她。       大爱无界,大恩不言谢。在这亲情的呼唤声中,我衷心希望这本书能传到这些养女在中国的亲生父母手中,也希望随着中国各方面的改变不再有弃婴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亲情的呼唤 ——读《悠悠红丝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