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热线:1-866-2392936    广告邮件:info@fhmedia.ca

枫华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4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任重道远----写在满地可华人联合总会成立40週年时

[复制链接]

3

主题

4

帖子

2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3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18 11:54: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任重道远
----写在满地可华人联合总会成立40週年时


        如果要写满地可(也称蒙特利尔)唐人街的历史,毫无疑问满地可华人联合总会是不能遗漏的,而且还需要大写特写,因为她在满地可唐人街的发展历史中曾起到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早在十九世纪70年代初期,满地可华人社区四分五裂,缺乏团结,左、右派政见人士互相对立。据满地可华人联合总会(简称华总会)首届主席李植荣先生回忆,当时政府想制定推行任何有关华人社区计划时,发现和华人社区接触对话非常困难。于是就有一群活跃的华人组成了一个特别委员会,并去尝试成立一个全侨性的组织,以便在与三级政府对话时,能够成为华人社区的正式发言人。经过几年的努力,到1976年满地可华人联合总会正式成立,当时满地可华人联合总会的定位为“一个无政治、无宗教色彩的组织,由当时存在的所有华人社团及社区成员组成”。
        华总会最初的名字叫“华人联合中心”,直至1981年后才改名为“满地可华人联合总会”。据华总会创办人之一的吴云峰先生回忆,当时“华人联合中心”是一个破世界纪录的、极有代表性的组织,因为她是一个“左、右、中立人士的大结合,参加的单位多达37个。”正应为这样,加拿大三级政府确信“华人联合中心”是一个华人社区代表性的团体,除了经常邀请其参加政府一些会议及活动外,还定期给予财政补贴。
        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华总会的确做了大量的工作,最为突出的是1992年至1996年担任华总会主席的黄树安先生,这位加拿大铁路华工的后代,虽然不会说中国话,但拥有一颗中国心,他不仅为华总会及筹建华人文化宫捐出了12万加元,其家族还为建造梦湖园捐款70万加元。
        然而40年过去了,社会在发展,华总会也在变化。对比华总会成立时的初衷,社区里议论最多的还是华总会的“代表性”。因为居住在满地可的华人从40年前的约3万人已经上升至约15万人,华人社团也从当初的三十多个猛增至近200个。但是据华总会第十八届选举委员会第二号通告说,“本届候选人登记的有代表团体十六位和个人代表五位,人数刚好符合会章规定,在此,选委会宣佈21位候选人全部入选,并决定免去进行投票这一程式”。通告中并没有透露今年华总会的团体会员究竟有几个,是哪几家,但是给人的印象好像是华总会的团体会员只有16个。
        曾经和一位社区老资格的侨领探讨过这个问题,他认为华总会原先的定位是“由当时存在的所有华人社团及社区成员组成”,而现在的华总会实际上并未包含“所有华人社团及社区成员”,而且类似越华会、柬华会、潮州会、福建同乡会等人数众多的大社团,类似中华会馆、洪门民治党、昭伦公所等一些历史悠久的老社团、还有许多新移民为主的新兴社团都不在其内,对于这种现象华总会是否应该深思一下?如果华总会能持有更加包容的胸怀,团结全侨,那么华总会的代表性才能被全侨所认可。
        在加拿大,所有社团,不管大小、历史长短,都是独立的,在社会地位上也都是平等的,为何一个社团一定要被另一个社团来领导呢?多伦多华人社区也有许多不同的社团,他们的某些做法也许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比如在多伦多有一个由各同乡会组成的“加拿大华人同乡联合总会”,他们采用的是社团联席会议、社团轮值共同会长的形式,就是这个“联合总会”每年都举办许多大型活动,该组织的创会会长就是加拿大首位来自大陆的讲普通话的国会议员谭耕。
        华总会满40週岁,步入中年,任重道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枫华网  

GMT-5, 2024-4-24 00:56 , Processed in 1.19870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